English

平静地“咬文嚼字”

1999-08-04 来源:中华读书报  我有话说

萧文苑先生在1999年7月21日《中华读书报》撰文说:“文字不好‘咬’。”又问:“对批评的对象还没弄清楚,便大张挞伐,是不是一种浮躁?”我觉得他说得很好。我写此小文,倒不是他举了我的一个例子“大张挞伐”一通,就沉不住气,而是我还想就此问题,谈点意见。

一、谁在“咬文嚼字”和“大张挞伐”?

过去有吕叔湘、叶圣陶等德高望重的老先生、大语言学家“咬文嚼字”,没有人说他们什么。现在,大专家似乎不屑于在这些小问题上发言了,爱“咬”者好像多为好事的语文教员、小编辑之流,又难免触及大人物,所以尽管只是出于职业习惯平静地提出问题,仍有“大张挞伐”和“浮躁”之嫌。

二、一定要“咬”得百分之百正确才能发言吗?

梁实秋在“贬”的意义上用了“褒贬”一词,鲁迅“咬”他道:“‘褒’是‘称赞’之意,用在这里,不但不通,也证明了不识‘褒’字。”其实“褒贬”是可以偏指“贬”的,鲁迅“咬”错了。鲁迅还“咬”过章士钊的“每况愈下”,说应为“每下愈况”。尽管“每况愈下”后来为人们所接受,但“每下愈况”却更合理,鲁迅“咬”得不无道理,让人们加深了对这个成语的理解。在鲁迅,失误是不经意的;换成小人物,就是“乱射箭”啦。

三、可以质疑《现代汉语词典》吗?

仅《现汉》将“竭泽而渔”作“竭泽而鱼”,即可说明它并非百分之百正确。“身分”、“身份”《现汉》均收,显然前者更准确(相似的词有“名分”、“位分”等)。萧文苑先生之“萧”,本已是“?”之简体字,《现汉》又说“萧俗作肖”———简了又俗,简体字表上查不到,很有点添乱的意味,害得该姓的老百姓来回乱写。关于《现汉》的““肤浅”和“浮浅”,应取哪个?“浮”,就在表面,何来深浅?很多词典是不收“浮浅”这个莫名其妙的词的。而“肤”,是由上皮、真皮、皮下组织等层构成,虽然薄,但有深浅,故有“肤浅”一词。萧先生说“咬”字的人浮躁,其实讨论问题,大家都要忌浮躁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